涉5大科室設備采購 知名大三甲被代理商舉報
涉5大科室設備采購 知名大三甲被代理商舉報
涉5大科室設備采購
日前,財政部官網發布了對多地采購事項的監督檢查處理公告,據賽柏藍器械觀察,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被責令整改。其中涉及經銷代理商舉報等事項,引發業內廣泛討論。
投訴處理公告顯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設備采購項目(婦產科、小兒內科、醫師培訓處、重癥醫學科、神經外科)(02包)中,投訴人因對代理機構就本項目作出的質疑答復不滿,向財政部提起投訴。
投訴事項1、2為:本項目招標文件存在評審標準中的分值設置未與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相對應的情形。經財政部調查確認,根據《政府采購質疑和投訴辦法》(財政部令第94號)第三十一條第(二)項的規定,投訴事項2成立,認定中標結果無效,重新開展采購。
同時,責令采購人、代理機構就招標文件評審標準中的分值設置、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相對應的問題,限期改正。
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影像設備采購項目中,發現其存在采購文件未按照規定公告政府采購合同、未按采購文件和成交供應商的響應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問題,財政部決定對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作出責令整改的處理。
代理商舉報醫院不回款
經銷代理商舉報醫院的內容,除了設備采購不合規,還有未按時回款。
十一假期前,江蘇新聞廣播《政風熱線》欄目報道了一件“某中醫院拖欠醫療器械企業貨款”的新聞。事件中的李先生經營一家醫療企業公司,最近一兩年他向市中醫院提供醫療器械,但合同上沒有約定付款時間。
最近催要款項時,該院財務負責人又向他提出,他們醫院正在和另一家醫院合并,目前財務錢款凍結。李先生對這樣的解釋不滿意,他四月份就提出要結算款項,而醫院是六七月份才開始合并的,為什么就遲遲不給貨款。
對此,欄目組將此事反映給了該市衛健委行風辦主任,對方表示,將馬上和醫院方面對接,進一步了解情況。
幾天后,《政風熱線》欄目再次聯系該市衛健委行風辦主任,該主任表示,此前確實由于兩家醫院合并,資金凍結,所以沒能及時支付,前幾天資金已經解凍。
李先生反映后,醫院當即支付了所欠款項。
醫院拖欠經銷商貨款的事情,頻頻發生。河南省審計廳曾連發8條通告,公布了河南省7家三級醫院,其中,鄭州知名大三甲拖欠供應商半年以上藥品、器材、設備款等超過1.25億元;河南省某醫院拖欠藥品、試劑款近1.6億元。
醫院因耗占比被罰
醫院被罰的另一個指向是耗占比。
今年6月據莆田市人民政府官網消息,莆田市第一醫院巡視整改的通報發布,其中著重提到了關于耗占比等問題。
通報指出,醫院耗占比管理不及時。整改的方式首先是修訂管理工作方案,明確質控科負責耗占比的管控與分析,設備科協助質控科從耗材采購上予以監管,規范醫用耗材管理,促進醫用耗材合理規范使用。
同時,質控科在每季度醫療質量分析會上通報臨床科室耗占比情況,并對超標科室予以處罰。
耗占比一直是政府嚴管重點。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采集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2019年度績效考核數據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全國二級、三級醫院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
同時《通知》要求,對于本次數據采集,嚴禁編造、謊報、瞞報數據等情況。國家衛健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數據進行復核、分析。
對于考核過程中存在故意編造、謊報、瞞報數據和其他違規違紀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嚴肅處理。
全國醫院巡查來了
目前已有河南、上海、北京、遼寧、陜西、山東、河北等多省市衛健委發文,開展2020-2022年度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實施方案,共涉及超過345家大型醫院。
10月14日,河南省衛健委發布《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河南省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度)的通知 豫衛醫〔2020〕39號》,巡查范圍包括全省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漆t院,社會辦醫院按照管理原則參照執行,要重點巡查。
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期發布《上海市公立醫院巡查實施方案(2020-2022年度)》。
北京市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工作專項行動的通知》。該專項行動將分三步實施,集中宣傳整治時間是2020年9月-11月。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遼寧省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度)》,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本輪巡查工作,重點巡查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全省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 (2020—2022年)》,全面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
河北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印發《河北省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度)》的通知,進一步加強衛生行業行風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多地的檢查內容較為相似,檢查主要包括查回扣、統方和推銷行為,比如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接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行為;
以及對醫藥代表進行監控,醫療機構應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或信息化手段,對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經銷人員進入醫療機構內部與醫務人員接洽營銷行為進行預警、監測和及時處理。